你好十一月!迎来了11月,2019年也即将过去,经统计,2020届高校毕业生将达874万人,面对这800多万人次的就业压力,2020的毕业生,你们做好准备了吗?明年,你们将会四处奔波、网投简历、笔试面试、签订协议,最终离开校园,步入工作岗位,重复着师兄师姐们的经历。对于每个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是一段崭新而又重要的历程。
请不要无助,我们这里给毕业生提前梳理年度就业重点事项:
第一重点:1、2月
要与用人单位亲密接触期
一二月份正值寒假,毕业生可千万别闲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提前趋势,很多用人单位把年后的招聘安排提前至春节前来做。寒假期间,双选会、单位招聘活动频繁,形成年底一个就业高潮。毕业生们应该利用假期空余时间,多跑、多看、多投简历,频繁与用人单位接触,争取实习机会,把握就业先机。
第二重点:3、4月
金三银四高峰期
金三银四历来是求职的黄金时段。这时仍有大量单位打出招聘启事,为毕业生带来海量的求职信息。毕业生应该抓住求职黄金期,落实工作单位。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前期求职成功,现在进入与用人单位签约阶段。2020年企业需求情况好于2019年,毕业生的机会增多,但是总体就业形势仍不乐观。有签约意向的毕业生要珍惜手中的签约机会,解决就业问题。
温馨提示:村官、社会工作者等基层招聘在本阶段公布信息。
第三重点:5、6月
收尾捡漏冲刺期
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进入淡季,招聘会招聘单位以及招聘岗位数量大大减少。大部分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与单位签约。高校于6月中旬启动集中派遣。有的高校在6月就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户籍档案迁移手续和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这一阶段未能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也不要灰心,仍有工作机会等待毕业生把握。有的毕业生考研成功放弃就业、有的毕业生手中攥着多个工作机会但只能签一家,其他用人单位只能再重新招聘,这些工作岗位对于还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是捡漏的好机会。就业专家提醒,毕业生要珍惜离校前的签约机会,因为离校前就业属于常规就业,手续办理相对简单,而毕业之后马上工作,也不会造成时间浪费。
温馨提示:毕业生办理手续时马虎不得,户籍、档案、组织关系都要及时转到单位指定地点,而且一个都不能少。
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将于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民营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和其他求职人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如果你顺利就业,那么作为新人,该如何快速融入集体、得到他人认可、避免犯错?
1、从不迟到。
员工准时到岗是保证单位各项事务顺利进行的前提。在通力合作的工作环境下,尊重到岗时间就是尊重他人。作为新人,更应按时出勤,不拖低组织的办事效率。
2、遵规守矩。
每个单位都有成文的规定和不成文的规则。到了新单位,新人应认真阅读员工守则,并通过观察、询问来掌握那些不成文的规矩。
3、接受批评、建议。
建设性的批评和意见对新人汲取教训、快速成长十分重要。对此不要抱有戒备、怨恨的心态,应耐心听完领导和同事的建议,尽量有错就改。
4、积极主动。
对一些必须要做的任务,应在领导发话前主动去做;而对于别的事情,可以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主动询问同事是否需要帮忙。积极主动的人多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5、虚心请教。
作为新人,总有很多不知道的事,碰到疑惑,一定要敢于发问,自己琢磨会拖慢效率甚至误了事。不过提问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不要问出幼稚的问题,让同事、领导觉得你一无所知。
6、放下手机。
尽量不要一边工作、开会,一边玩手机、刷社交网络。这会让人觉得你不专心,对待工作不严肃。上班时手机应设置静音,最好放进抽屉或包里。
7、减轻依赖。
许多新人会有一种“我刚来,什么都不懂、不会,需要别人带着”的想法,但大多数单位没有“手把手”的全方位指导。新人一定不要等着别人来教,要减少对他人的依赖,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成长。
8、观察为主。
由于经验尚浅和对新单位不太了解,初入职场的人要警惕言多必失。在开头的一两周,新人最好以观察、倾听为主,即便有自己的想法,先应先听听前辈和领导的见解后再适当发言,否则容易说出不合时宜或不切要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