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社交退缩、易怒反应,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焦虑
应激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受到强烈的心理社会刺激后,大脑皮层功能活动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脑内儿茶酚胺等物质过度释放,进而出现焦虑的症状。焦虑情绪通常表现在个体对于日常琐事的担忧和恐惧,可能伴随心悸、胸闷等身体不适感。
2.抑郁
应激性心理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会导致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影响情感调节功能,从而引发抑郁的情绪。抑郁情绪多表现为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以及自我价值感降低,严重时可伴有自杀念头。
3.睡眠障碍
应激性心理障碍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此时会抑制下丘脑促睡激素的分泌,导致入睡困难。此外,还会导致大脑皮层持续处于高度觉醒状态,致使睡眠维持困难。失眠可能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进一步加剧心理压力。
4.社交退缩
应激性心理障碍会使个体对人际交往产生回避和逃避倾向,这种回避行为可能是为了减少面对潜在威胁或挑战所带来的压力。社交退缩可能导致个人感到孤独、隔离,并可能因缺乏社交支持而加剧心理困扰。
5.易怒反应
应激性心理障碍中,个体可能会因为无法有效应对压力而表现出愤怒或其他负面情绪以保护自己。易怒反应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个体识别并控制情绪。
针对应激性心理障碍的相关临床表现,建议进行心理评估测试,如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以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治疗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同时,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上述不适症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