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受灾者心理可自行恢复
自然灾害发生后,不少受灾者都会产生心理疾病。汶川地震发生后,各省市和部队医疗队纷纷赶往灾区,对伤者展开救治,其间已有不少队员承担心理救助职责。培训组织方之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高华告诉记者,受灾者心理疾病会跨越4个阶段,起初会出现恐惧害怕的基本反应,其后是拒绝接受现实的否定性反应和挣扎性反应,以及亲人伤亡的绝望悲伤反应,随后才能慢慢适应恢复。根据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时间会持续1至3个月。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于欣介绍,研究得出,重大灾难发生后,约有15%~20%的受灾人群需接受心理救助,其中约有5%的人需要长期救助,“也就是说,约有80%的受灾者,不用接受心理救助,就能够自行恢复。”
救援者也需心理救助
“对受灾者最好的救助方式,是让他感受到群体的关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教授邱得胜介绍,“人遇到重大灾难后,都有悲伤的过程,心理医生也不能完全杜绝悲伤的情绪,只能帮助他们减少悲伤程度。”
此外,儿童的心理救治方式也异于成人。于欣解释,成人可以通过交流谈心,减轻心理创伤,“但儿童不一样,儿童语言功能不发达。”目前,对儿童心理疾病的救助,大多通过玩游戏,让他们参与角色扮演,或者是通过画画等艺术手段治疗。
近日,不少媒体报道,一些救援者看到灾区惨状,纷纷潸然泪下,“时间长了以后,救援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同样需要实施心理救助。”于欣强调说。
缺乏国家层面的心理救助预案
于欣介绍说,汶川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依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但在国家层面上,仍缺乏专门的心理救助预案,来应对突发重大灾难。”
此外,国内目前的心理救助队伍仍需壮大,“我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达到4万人。”于欣透露,目前国内的心理救助从业者约19000人,缺口仍很大。
(实习编辑:贺凤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