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心理 > 综合栏目 > 2019世界微笑日 > 2009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 正文

九成毕业生难排就业重压,身心俱疲为哪般?

2009-07-09 10:52: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自上世纪90年代末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以来,“就业”便成为每一届毕业生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当时光的指针转到2009年,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夹浪挟沙席卷中国,国民经济的下滑直接导致就业岗位的萎缩,而高校扩招带来的六百一十多万应届毕业生同时涌向社会。面对僧多粥少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挑剔的目光、同学朋友间残酷的竞争……在这个火热的夏季,广大的毕业生们遭遇求职就业的“寒冬”!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以来,“就业”便成为每一届毕业生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当时光的指针转到2009年,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夹浪挟沙席卷中国,国民经济的下滑直接导致就业岗位的萎缩,而高校扩招带来的六百一十多万应届毕业生同时涌向社会。面对僧多粥少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挑剔的目光、同学朋友间残酷的竞争……在这个火热的夏季,广大的毕业生们遭遇求职就业的“寒冬”!

  2009年6月,39健康网以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为题,在网络上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超过90%的人认为求职给自己带来了压力,有38.2%的人认为压力很大,53.1%的人认为有一定压力,觉得压力很小以及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的人占的比例只有3.4%及5.3%。人才过剩、所学的知识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要求、缺少工作经验、自我定位不准确等是产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原因。

  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大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都出现了各种程度的身体不适症状。其中超过一半的人睡眠受到影响:38.2%的人出现了失眠症状;20.6%的人夜晚多梦。20%的人饮食受到影响:15.9%的人出现厌食现象;4.8%的人出现恶心或者呕吐症状。还有60%的人状态不佳:其中15.0%的人觉得精神萎靡;35.4%的人出现头晕头痛症状;6.8%的人认为自己容易生病;32.6%的人容易上火长痘长疮。

九成毕业生难排就业重压,身心俱疲为哪般?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毕业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求职过程中,54.3%的人精神紧张;39.5%的人觉得焦虑;41.8%的人觉得迷茫;45.8%的人郁郁寡欢,想哭或者哭泣;25.3%的人觉得心如死灰,快要崩溃;甚至有接近5%的人想到了一死了之……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晴天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邹光宇认为,众多学生在沉重的求职压力下出现紧张、焦虑、易怒、迷茫等状态,说明他们正处于一个精神亚健康的状态,虽未上升到真正的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但同样不能忽视。

  因为学生的个体心理免疫力存在内在差异,面对同样的压力时,心理免疫力强的同学会暂时性的出现情绪反应,通过一定时间的自我调节是能够恢复的;然而少部分同学本身的心理免疫力较弱,在面对压力时所需要的调节时间就较长,或者他们自己无法调节而需要外部的比如朋友、父母、老师的帮助,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的帮助。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心理亚健康状态不及时解决,会出现失眠、多梦、食欲差、上火、情绪低沉等等身心症状,通过倾诉或者得到周围朋友、长辈们的关心后就能缓解,但如果持续处于紧张、做噩梦等异常状态,建议要及时就医用药,切勿因为社会对精神类疾病存在偏见的陈旧观念而延误治疗。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毕业生对于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但当真正身处困境时,为何仍有众多的学生难以承受,以至于身心健康皆受影响,甚至少部分同学还容易产生厌世情绪并做出极端行为?邹光宇主任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1、人格成长问题。

  学生们在当今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下,依赖心理很强,即便是要毕业了、将要踏入社会,但他们的个性其实还是像孩子一样,仍需要不断地成长、完善人格。而当下他们面对求职所带来的种种挫折和压力产生如此反应,正是因为他们仍缺乏一种动态观:即社会环境永远变化,我需要去适应社会,有时逆境的出现是给我们提供了可贵的经历,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更好的面向未来,而不是在挫折面前悲观消极、止步不前;

  2、价值观模糊。

  这是在个人人格形成过程中一个主流价值观的问题,包括世界观、职业观、家庭观、婚姻观等等,学生们在进入社会以前,个人经历相对单纯,仍需要更多的历练以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价值观;

  3、完美主义倾向。

  “上大学就是为了有份好工作,没有工作我就完了”!这样的观念在学生中仍是普遍存在的。追求完美不是错,但是在现今发现大学生这一群体里存在必须完美的倾向。这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家长老师们一直灌输的观念就是第一才是最好的,以至于孩子们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但实际上我们知道,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在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得到的锻炼才是成长过程中最大的财富。

  从以上三点原因看,正是由于毕业生们的人格仍处于成长过程,价值观还比较模糊,片面的追求完美,导致他们在遭遇到挫折的时候,无法正确面对,情绪受到极大影响。

  邹主任还指出,大学生因就业自杀的事件偶有所闻,而这种自杀倾向的产生,主要是源于一种强烈的内心冲突。由于内心所希望的局面没有出现,而是遭遇了极糟糕的、灾难化的状况,自身无法理解更无法承受,需要寻找出口,这种出口可能就是伤害自己,自虐、自残,甚至自杀。极少数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就求职过程中,屡屡遭受挫折,负面情绪长期积累而没有寻求合理的方式排解,心理处于一种疾病状态,有可能就会采用极端方式去解决,这种情况下的自杀行为,实际是症状性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冲动型自杀,是指在生活中突然遭遇重大挫折,无法接受而采取了极端行为,这类人实际上在观念、信念上有偏差。如果发现身边朋友、同学遭遇到挫折性事件,都应给予及时的关怀,特别是面对性格比较内向、冲动、极端、完美主义的人,应该多加留意。

  面对就业压力给毕业生们带来的种种身心不良反应,作为直接教育方的各大高校,应该承担起压力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邹光宇主任建议:首先,要加强精神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特别是要消除以往社会对于精神问题的偏见,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如果他们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使得心理产生负面反应,其实就像患感冒、发烧一样的正常,只要正确面对,寻求合理方式解决,身心同样会恢复健康。其次,是要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排查。这种做法在国外的学校开展得较为成熟,通过此举,能及时发现心理状态出现异常的学生,并及时给予他们相应的辅导和治疗。现在我们的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其实大部分还是处于等学生主动上门的状态,建议可以学习国外成熟经验,定期请每位学生都到咨询中心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做好后续跟进,个别辅导、引导或者团体治疗,这是非常有效的预防自杀的措施。 

 

专家简介:邹光宇
                
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市晴天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会员、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梁慧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