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坏话”也是一种攻击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说别人坏话显然是一种攻击行为。尽管一说起攻击行为,人们马上会想到暴力等肢体的攻击行为,其实,运用语言中的“说坏话”也是非常明显的一种攻击。比起暴力,人们更倾向于频繁地使用“说坏话”这种语言性的攻击武器。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我防卫,或者为了同种之间的竞争和争斗,都具有攻击的本能。在这一点上,人类也具有这种本能和欲望。但是,在近代社会的日常社会生活中,用暴力来攻击对手,是违反社会准则的,是不被允许的。
单位里的顶头上司是一个爱耍威风的家伙,如果因为讨厌他就揍他一顿的话,理亏的是揍他的人。还有,近邻之间发生口角的时候,经常使用暴力来解决的话,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无法顺利进行。
用“言语”来攻击对方的第一个办法,是冲着当事人的面,骂他“笨蛋”、“傻瓜”,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你这里做错了!”“我对你很生气!”这是一种直接说出来的形式。
一般情况下,有教养的人是不会直截了当地当面发起口头攻击的。
第二个办法是向第三者诉说,即在当事人的背后说“坏话”。
譬如,被上司训斥后窝了一肚子气的部下,本来是应该直接反驳上司的,但害怕遭到上司的报复,就会失去直接反驳的勇气。怎么办呢?作为心理上的一种替代行为,这个部下就会选择向第三者诉说,以发泄心理上的不满。
不直接对当事者说而转向对第三者说,这种方式在很多场合是明显包含了发泄自己心理不满的意识。
说坏话只是为了消除心中的不快。尽管事情或者局面不会因为说了坏话而发生什么改变,但至少被上司搞坏的心情会因痛快的发泄而产生好转。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说坏话代表人的行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可能就会被人贴上“上司的对头”的标签。
另外,与此不同的是,对有些人来说,仅仅靠在背后说说坏话发泄一下心理不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定要寻找机会反驳对方、搞垮对方。这样一来,就成了具有非常明显目的的攻击行为。例如,有意图地散布恶意的流言蜚语,以形成对被说对象不利的社会环境或局面为目的,故意在同一圈子内有关人员当中散布对方的似真实假的流言,损害当事者的社会名誉等,就属于这种情况。
为什么说了坏话会心情舒畅?
当你感到强烈的心理不满而又不能向对方采取直接的进攻行为时应该怎么办?
第一,故意不去意识到不满,将其埋在心底深处(深层心理),强迫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也没感觉到。用心理学家Freud提倡的精神分析的自我防卫机制来解释的话就是自我压抑。也就是将不满封闭在意识不到的无意识的世界中。这样,在意识的世界里不满就不复存在。但是,这种情形时间太长或过分激烈,就无法避免导致心理方面的不健康,最终引发精神和肉体方面的疾病。
第二,对当事者以外的人或事物进行发泄。例如,受到上司毫无道理的训斥以后,就到厕所里去冲着镜子做个鬼脸,或者把垃圾箱一脚踢飞。这当然也是一种发泄不满的方式,但比这更常见的方式恐怕是邀请意气投合的同事或部下一起去酒店,想怎么说当事者的坏话就怎么说,尽情让不满发泄出来。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Miller的欲望不满攻击理论,人一旦陷入欲望不满就会采取攻击行为,通过攻击行为来达到发散心里的不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论是肢体的暴力(对象最好是控制在垃圾箱或厕所门之类的范围内),还是直接的口头攻击、背后说坏话,心里积蓄下来的不满不发泄出来,不满就会越积越多,发泄出来,心情多少会变得舒畅起来。
但是,与不会说话的垃圾箱和厕所门相比,如果对象是人的话,就会有遭到反击的可能。特别是直接的面对面的发泄会招致对方猛烈的反击。但如果是向第三者倾诉,相反还会得到第三者的赞同意见,激发他人的同情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更让人安心,更容易得到满足。
向第三者诉说无法向当事人直说的话,并得到听众的赞同,从而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感,这也是“精神发泄”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上述行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不满可以得到释放。倾诉对象只要不是不满的当事人,不管对方是谁,你压抑了许久的不满得到释放这个行为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向第三者诉说要轻松容易得多,使你能够达到发泄不满的目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偏头痛、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的诊断与治疗,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妊娠问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见解,擅长诊治妊娠问题及代谢综合症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擅长领域:失眠、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癔病症、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青少年期情绪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咨询、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本人曾参加中德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研究系列培训、中美认知行为行为治疗系列培训班、中英(David教授)精神病认知行为高级培训班以及国际巴林特小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