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隔代寄养不必全盘否定

2010-06-23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P>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生儿育女,将子女托付给父母教养的“隔代寄养”现象渐趋多见。倍感轻松与放心之余,令很多年轻父母们始料不及的是,孩子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良性格特征。</P>

  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生儿育女,将子女托付给父母教养的“隔代寄养”现象渐趋多见。倍感轻松与放心之余,令很多年轻父母们始料不及的是,孩子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良性格特征。

  教育和心理界学者就此提出,隔代寄养虽有优越性,却也凸显弊端,年轻父母们应“寄养”有度,尽可能多地承担教养重任,才可促进孩子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

  儿子的漠然令母亲落泪

  刚和3岁的儿子田田分开不到一周,肖华在视频里叫田田,儿子竟一脸漠然地瞥了她一眼,就直喊奶奶。睹此情景,肖华潸然泪下。

  肖华与丈夫都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自小身边事项都由父母打理。田田出生后,喂奶、洗澡、洗衣等事情也都落在四位老人身上。

  一岁后,田田就随奶奶回到山西太原,每个月只能见妈妈一次。起初,田田还要肖华抱,后来再见,田田总抱紧奶奶,半年后,田田见肖华就用手抓、用脚踢,无论怎样也不叫妈妈。直至两岁半,田田欢蹦乱跳,却动辄骂人、打人,和小朋友玩耍时总要抢东西。

  “长此以往,孩子性格是否会有缺陷?心理素质会否较差?”电话里,谈及儿子骄横、霸道、任性等不良表现,肖华深感担忧。

  隔代寄养正成为当今年轻父母的主要育儿方式。广东家教研究专家彭顺生副教授说,目前广州抚幼家庭中五成以上存在隔代教育难题。

  因种种原因将孩子送至父母处寄养的年轻爸妈们,虽为经验丰富的父母远胜保姆感到欣慰,却为孩子身上逐渐凸显的种种问题忧心忡忡。与此同时,本该轻松享受天伦之乐的祖辈们,则不但再度挑起育人重担,还要为因此出现的种种问题懊恼不已。

  专程从湖南老家到广州给儿子带孩子的郭大妈,提起孙女岑岑愁容满面。“都快3岁了,可话怎么这么少呢?她太内向,不合群。本来是要送幼儿园,这孩子死活不愿意去,看到不认识的幼儿园阿姨和小朋友,就哭啊喊啊。”

  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也是“高危人群”

  记者采访发现,隔代寄养并非只是“80后”所采取的教养方式,近年来,大量离婚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出现,使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也成为隔代寄养方式下问题多发的“高危人群”。

  在单亲孩子身上,由于长期欠缺来自父亲或母亲的爱,被祖父母格外呵护,敏感、自我意识强、自理能力差等隔代寄养特征尤为突出。

  16岁的小伟身材挺拔,自4个月父母离异起由奶奶抚养。唯恐孙子受半点委屈的奶奶对小伟照顾细微,小伟至今仍不会自己洗袜子,餐餐坐等奶奶将饭菜碗筷端至面前。

  “奶奶一训我,我就觉得她也嫌我麻烦,不想留我了。”小伟对记者说,他知道奶奶疼自己,却总控制不住地敏感、小心眼。

  与有些城里孩子在隔代寄养下形成的骄纵相反,在那些成长在乡村中的留守儿童眼神里,总流露出些许自卑与胆怯。

  在吕梁市临县14岁的小峰心中,最亲近的人是从小照看他的爷爷奶奶,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更像匆匆来去的过客。他很懂事,每逢寒暑假就随父母进城帮忙。然而,自小不被父母保护,时常被村里孩子欺负的小峰,总显得有些战战兢兢。

  隔代寄养弊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无论城市、农村,还是单亲家庭的隔代寄养,都难免在幼小心灵上留下烙印。”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博士辛志勇说,早期的亲子教育对人格养成至关重要,隔代寄养的明显弊端若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就可能造成成年后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彭顺生分析说,大量调研案例表明,隔代寄养有两大特点。一是“重养轻教”。祖辈们教育观念陈旧,认为衣食住行就是养育孩子的全部,很少关注孩子早期智力开发、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二是“施教不当”。俗话说“隔代亲”,老人们更溺爱孩子,容易养成孩子任性、蛮横、自私等不良性格,使孩子成为家中“小霸王”的同时,可能也会使其形成孤僻、不合群、胆小怕事等人格特征。

  辛志勇分析说,年轻父母们通常认为上学前的几年内,孩子尚年幼无知,在祖辈处并无大碍。然而恰恰相反,0到7岁是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早期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年后的人格特征。

  除个性问题外,隔代寄养对孩子创新性、视野的束缚也不容忽视。彭顺生分析说,隔代寄养还可能扼杀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他说,老人养育观念相对传统或滞后,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易改变。对孩子“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探究举动,总习惯性地予以阻止。对外界新鲜事物,老人或因体力原因不鼓励孩子观察,或瞻前顾后地认为影响孩子身心,往往一味束缚孩子脚步和视野。

  隔代寄养要掌握好“分寸”

  辛志勇认为,事实上,受产假时间的限制,以往很多中国父母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采用了隔代寄养方式。与如今隔代寄养的区别在于,他们只以此为辅,教养子女的主要责任仍在他们肩上。从多数当代人健康、积极的举止看来,大可不必对隔代寄养全盘否定,窍门在于要掌握“分寸”。

  辛志勇说,“沟通”是化解隔代寄养种种问题的“金钥匙”。一方面,年轻爸妈们要多与父母沟通,尽可能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免在教育孩子时“口径不一”,令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困惑、恐慌,乃至焦虑。

  另一方面,年轻爸妈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如可通过写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在电话里如果孩子不说话,可以给他讲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与父母通话的兴趣。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如到游乐场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感。

  对祖辈而言,辛志勇认为,不妨通过阅读当今育儿书籍、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更新育儿知识和理念,以“与时俱进”的教养方式,尽可能避免隔代寄养弊端。同时,可多带孩子到外面玩,让孩子开阔视野,并帮助孩子发展与他人的关系。

(实习编辑:张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