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灯光下,躺在父母的怀里,手捧着图书,听他们用柔和的语调讲述动人的故事,这几乎是每个孩子的愿望。可是,现在究竟有多少孩子可以经常享受到这样的温馨呢?
最近,《幼儿画报》杂志社,联合武汉等地上千所幼儿园,共同开展了“幼儿家庭读书环境调查”活动。8182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表明:99.01%的孩子都希望家长每天陪自己读书、讲故事,但喜欢在家里看书的父母还不到14.86%,因为他们大多把时间花在了看电视、上网等活动中;96.48%的孩子喜欢让父母用搂、抱的姿势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而59.01%的父母仅仅是和孩子并排坐着阅读。
相对来说,美国的情况就远好于此。据记者观察,从周围的邻居到朋友,几乎所有家长都愿意花时间陪孩子读书、讲故事、做功课,或是在一起做游戏、做手工。睡前大人给小孩讲故事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在大多数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忘不了那些父母在床边讲过的故事。
美国家长愿意和孩子待在一起还有数据为证。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马里兰大学社会学家苏珊·毕安奇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美国家长陪孩子读书、做功课的时间为每星期14小时,平均每天达到2小时。
这些反差不小的数据不禁让人沉思,“腹有诗书气自华”,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教养,但有多少父母会有意识地科学培养孩子从小爱读书的好习惯,又有多少父母知道怎样去培养呢?
仔细观察一下,你就能发现,许多家庭高档电器、家具一应俱全,真正的好书却没几本。而我们国家图书的销量也很小,且主要是教辅读物。其实,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架,也是陶冶情操教育的一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肖川教授说,“书是灵性之物。”所以,常给孩子读故事,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掌握的词汇量更丰富。同时,文字也能让孩子有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的张钦教授也告诉记者,营造书香之家的气氛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意义。这种气氛能影响孩子对阅读的认识。他们会觉得阅读是一件有意思、有收获的事,是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孩子能够随时取书翻阅,就自然会养成阅读的冲动。以后遇到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地去翻书寻找答案。当然,如果家长能够与孩子亲昵地依偎在一起,在阅读中交流、讨论,则既能延长孩子读书的时间,也是在搭建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平台。这会让孩子全方位感受到父母的爱。应该说,幼年时期的这种愉悦,会是他们一生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因此,张钦建议,父母最好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30分钟,坚持如此,不久您就会发现,这30分钟的付出,得到的将会是远超于此的回报。此外,学学美国家长的做法也很必要。美国人有句口头禅是“有质量的时间”,意思是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质量。如果一天只有一小时陪孩子的话,他们会把这一小时安排得很有意义。比如,和孩子一起做个飞机模型,一起种一棵树并讲解一点土壤、灌溉、植物的知识,一起钓鱼并讲一点动物常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陪孩子,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实习编辑:李丽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焦虑症,学校/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网络游戏成瘾等,以及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问题:发脾气,咬手指,退缩行为、依赖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治疗。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青少年期情绪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咨询、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本人曾参加中德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研究系列培训、中美认知行为行为治疗系列培训班、中英(David教授)精神病认知行为高级培训班以及国际巴林特小组培训)
擅长领域:危兆璋医生擅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抑郁症、失眠症、躁狂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青少年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及内科杂症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