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将不同年龄段离婚的纠缠看了个真真切切,恋爱时激情浪漫,婚后三五年后却发觉剥去爱情的光环后,曾经的“眷属”变成了“倦属”。为了应对离婚率的上升,各种挽救婚姻的措施应运而生:婚姻咨询、婚姻拓展心理训练等等。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人民法院城镇法庭今年9月份起推出“试验离婚”制度,至今有7起离婚案件实行了“试验离婚”,其中6对夫妻已和好。难道“试验离婚”是挽救婚姻的良药?
让夫妻理性地对待婚姻
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人民法院城镇法庭在今年9月推出“试验离婚”制度,是为了让夫妻双方更冷静地对待离婚,防止感情用事草率离婚。因为阳原县法庭的工作人员发现,一些离婚案中有不少属于夫妻一时感情冲动,事后后悔,存在要面子不好意思提出复婚等情况。为给闹离婚的夫妻留出认识自我、改正缺点的余地,阳原县城镇法庭在认真调查和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试验离婚”制度。
在实际操作中,主办法官经过详细了解当事人的情况,认为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但调解无效,经双方同意后在法官主持下达成一种承诺,在一段时间内,夫妻双方互不履行夫妻义务,处于“试验离婚”状态。这是夫妻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暂时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状态,目的是让夫妻双方体验离婚后生活情境,让当事人从理性的高度认识婚姻生活,再决定是否离婚。
增加婚姻的不严肃性
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的婚姻专家周美珍对“试验离婚”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试验离婚对挽救婚姻意义不大,而且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婚姻的不严肃性。
“首先,试验离婚是规定了夫妻双方不履行夫妻义务,但这是否意味着双方可以寻找第三人呢?我看不可以,因为在婚姻法中从来没有试验离婚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试验离婚这种做法没有法律效应。如果夫妻任一方在试验离婚期间有了外遇或和第三方结婚,都要依据婚姻法来处理。其次,法院作为一个国家机构,它推出‘试验离婚’这种做法带有社会导向性。如果连离婚也可以试验,那么婚姻是不是太不严肃了?在我看来,试验离婚实质上和分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夫妻双方冷静理性地考虑婚姻问题。”
周美珍认为,推出“试验离婚”这一做法,倒不如考虑如何制定一些有关分居的法律细则。“在欧洲一些国家有许多关于分居的具体规定,规定了夫妻双方在分居状态下的财产划分,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好。因为说到底,婚姻法关注的是夫妻双方财产的划分。”
女性话语:反对赞成各占一半
女性周刊记者就“试验离婚”这一做法随机采访了一些男男女女,发现这些人群中赞成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
单女士53岁公务员,已婚观点:反对理由:我认为现在人们对物质的要求已趋饱和,难得的是寻到一段真挚的感情。要是找到了,我想两个人之间应该彼此珍惜;要是没找到,我想能凑合着过就过,不能凑合的时候,就干脆离婚,不要拖泥带水地搞什么“试验离婚”。我们这代人如果走到了离婚的这一步,肯定是已经想明白了才离婚。所以“试验离婚”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没多大的意义!
柯先生43岁某国企职员观点:支持理由:都说婚姻有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两个人要是老是面对面,我想多少总会有点审美疲劳。而且现在的社会生存压力都很大,有的时候双方说一些过分的话也都是有可能的,如果因为一时的气话而离婚,让一段十几年的婚姻走到尽头,我想还是很可惜的。
李小姐36岁编辑观点:反对理由: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在做出一项决定的时候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离婚也可以搞“试验”的话,那不是和孩子“办家家”一样。婚姻的神圣感就会被打破。如果夫妻彼此都觉得婚姻没什么大不了的话,我想离婚的夫妻肯定会更多。
赵小姐25岁研究生观点:支持理由:“试验离婚”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我发现我的很多同龄人在心理上很不成熟,尤其是和男朋友相处的时候,经常喜欢耍小性子,闹情绪。我想她们婚后肯定很容易和丈夫吵架,要是夫妻双方彼此不相让,说不定她们就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和丈夫闹离婚,所以我觉得这个“试验离婚”对年轻的夫妻很有益处。
(实习编辑:梁子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亲子关系、考试焦虑、社交障碍、职场压力、情感冲突、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学习困难、多动症、家庭治疗、婚姻咨询等。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青少年期情绪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咨询、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本人曾参加中德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研究系列培训、中美认知行为行为治疗系列培训班、中英(David教授)精神病认知行为高级培训班以及国际巴林特小组培训)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及人格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联络会诊组成员,广东省干部保健中心《岭南保健》杂志科普专家,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