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招拆招法
还有很多读者纷纷通过本报设置的互动渠道,为这些纠结事献策支招。
读者一:我们家收入还可以,但家人一直都在过年的开销上比较节约,绝不铺张浪费,我们都认为过年只要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啥喝啥都无所谓。此外,我的朋友圈子里大家都习惯“AA”制,出去聚会都是花销均摊,这样的方式能玩得更尽兴,消费量也比请客要低很多。
变通可能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者二:我和媳妇也遇到了“娘家婆家,回谁家好”的问题,我老家在信阳,她老家在安阳,两地距离几乎纵跨整个河南省。为了不让对方及对方家人不开心,我们俩最后决定提前把四位老人都接到郑州来,两大家子其乐融融一起过年,这样的变通可能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建议
郑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咨询中心主任赵红梅:
这种纠结是一种焦虑症的体现。春节焦虑症本质上还是关系的焦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关系成本大幅度增加,常超过自己能够承受的极限。二是言语和行为上的强迫,这是春节焦虑症的重要原因,也是国人面子文化的重要体现。为了面子和以后,出现了“应该”和“必须”,这背后无形增加了对节日的焦虑。
最好积极地“悦纳”焦虑
赵红梅:建议大家最好积极地“悦纳”焦虑,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在春节假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打工者出现“候鸟式”的工作模式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
逃避春节还是拥抱春节,进入本世纪以来这个问题越来越突显。原因有大环境,也有小思维。大环境即改革开放后,很多打工者出现“候鸟式”的工作模式。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客观上要求这些“北漂族”、“南漂族”回家拥抱春节。小思维即个人小思维,即在婚姻、事业或收入等方面没有达到自己或父母的理想,觉 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导致试图逃避春节。
家庭和家乡是最可靠的港湾
宋向清:对于这些朋友我建议:要认识到家庭和家乡是最可靠的港湾,不论你成功与否,都会得到无差别的爱。
(实习编辑:梁子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