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破解孩子攻击性行为小对策

2009-03-06 00:01: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

  攻击行为会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另外,攻击行为与犯罪有一定关联。

  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不肯给他,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还用脚去踢莎莎。

  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

破解孩子攻击性行为小对策


  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攻击行为会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另外,攻击行为与犯罪有一定关联。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行为。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

  攻击行为的原因

  遗传因素

  有些攻击性强的儿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

  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稼”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又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行为。

  环境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