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网瘾带来的伤害

2010-06-10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若在从前的时候,网瘾这个词根本还没有出现,现在却已经是大行其道的年代。跟流行感冒一样,并非所有流行的东西都值得追捧,起码网络成瘾也是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沉迷网络,其过度的行为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在遭受巨大的上海。<br><br>

  若在从前的时候,网瘾这个词根本还没有出现,现在却已经是大行其道的年代。跟流行感冒一样,并非所有流行的东西都值得追捧,起码网络成瘾也是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沉迷网络,其过度的行为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在遭受巨大的上海。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瘾”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月1日,临沂网戒中心做了一份调查,160多位在该中心接受治疗的青少年以及在这里陪护的200多位家长写出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8月1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山东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以下称“临沂网戒中心”)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160多位在该中心接受治疗的青少年以及在这里陪护的200多位家长写出了他们的真实想法,这也是国内首次针对网瘾青少年进行的集中调查。

  56.25%的家长认为网络游戏等造成的网瘾是网络给孩子造成的最大威胁。 他们以自身惨痛的经历呼吁网络游戏开发商减少游戏中的血腥、色情、暴力画面,通过在游戏中加入一定时间强制下线功能、出资建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等,承担起社会责任。

  要正视网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

  针对青少年的这份调查显示,网瘾青少年多集中在13—31岁这个年龄段,其中男性占了总人数的89.19%;网瘾患者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占45.95%,高中学历的占42.57%。大专生占4.73%,本科生占4.96%。调查还显示,这些网瘾青少年中有66.80%已经休学或退学;他们中绝大多数有5年以上网龄,经常去网吧上网的占了74.32%,64.86%的人曾连续上网5小时以上。89.86%的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玩网络游戏。46.62%的人最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梦幻西游》是占用他们游戏时间最长的一款游戏。64.19%的网瘾青少年认为上网行为管理软件并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上网时间。

  这份调查的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又一个家庭对网瘾的血泪控诉。

  在临沂网戒中心,记者看到几个来了两三天的孩子,长发及肩,佝偻着后背,脸色苍白,说话口齿不清

  “我们把患上网瘾叫走偏,这些孩子刚来时性格明显偏离或扭曲,有的甚至伴有程度不等的精神病性症状。”临沂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说。

  一位姓王的家长指着右臂上一条10多厘米长的伤疤告诉记者,那是他在劝阻16岁的儿子别再去网吧玩游戏时,发生争执,被儿子用刀划伤的。

  还有一位妈妈回忆起自己看到儿子自杀时的那种复杂心态。“我当时真盼着他死掉,自己甚至都动过杀他的念头。”

  “小孙子玩游戏成瘾后,几天几夜在网吧玩,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位姓刘的爷爷告诉记者,儿子出车祸去世早,是他一手把孙子拉扯大,他曾经想雇人把孙子打一顿,吓唬吓唬他。还想过雇三个人,一人8小时,轮番看着他。

  “我们白天忙了一天,半夜本该休息了,还得满城去网吧找孩子,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天天心跟刀绞一样,孩子走偏对家长是一场灾难。”一位妈妈的话,引起了现场很多家长的共鸣。

  患上网瘾的远非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在临沂网戒中心,记者见到了两个大学生,一位是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小肇,一位是来自西安理工大学的小鞠。小肇在治疗,小鞠已经出院,回到原来的大学继续完成学业,这次来是和这里的孩子们分享他成功脱离网瘾后的心得。

  “原来以为孩子考上大学就进了保险箱了,哪想到却染上了网瘾。大一下学期就挂了四科,大二下学期根本就没上课。”小鞠的母亲说。

  “学校周边有很多网吧,有时和同学集体去包几个房间,一玩就是通宵,第二天上课时睡觉。”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的一位大学生网瘾患者表示。

  “我们已经救治了3000多个孩子,走偏的从小学生到成年人都有,家长们有政府官员、大学老师、企业主,也有个体商贩、工人和农民。有很多孩子因为网瘾和家里闹僵,离家出走,打架斗殴,有的偷窃、抢劫、吸毒、贩卖人口,更有甚者掐死或用药毒死家长,已经走向了犯罪。这些孩子如果不改变,将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安全隐患?”杨永信说,我们要求父母必须至少有一方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一般四至五个月为一个疗程,这些四五十岁的家长很多正是单位的骨干,他们长期不在岗,对社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说:“网瘾孩子集中在11-25岁这个年龄段,正是学习、长身体、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高峰期和黄金期,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网络游戏上,得不偿失。因此,必须由专业治疗机构进行干预,而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要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治模式

  “目前网瘾救治标准尚没有国际惯例,探索一条有效的救治模式,至关重要。”郝向宏说,临沂网戒中心成立3年来,在尊重科学、尊重家长的情况下,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救治模式。

  记者看到,来这里住院的网瘾患者都被称作盟友,盟友组成了同盟班会,组建了班委,负责日常对盟友的管理、军训等,还协助临沂网戒中心到网吧中搜救网瘾孩子。

  临沂网戒中心还组成了家长委员会,既要接受中心的领导,负责管理全体家长,又要对中心负责,把好入院这一关。对于新来的盟友,其父母要先和家长委员会签署协议,方可入院。

  心理课堂是临沂网戒中心打开网瘾患者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杨永信说,他每天要拿出6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心理点评。在点评课上,记者看到家长尽情地发泄,孩子也痛快地倾诉。“许多盟友的心结就是在心理课堂上打开的,许多家庭矛盾也是在心理课堂上找到了原因。”杨永信说。

  杨永信还调动了各种手段,强化盟友们戒除网瘾的意识,他创作了《网梦醒来》,又找人谱了曲,孩子们每天都在唱这首歌:“当我有一天,走进了虚拟的世界,我就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当别人给我带来关爱的时候,我却把他当作了一世的仇人……亲爱的朋友啊,从网梦中醒来吧。”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青少年们整齐地宣誓:“为了父母不再流泪,为了青春不再荒废,为了社会不再叹息,我将斩断网瘾的魔爪,发誓不再做网络的奴隶。”

  在总结了3000多个案例的基础上,目前,临沂网戒中心形成了一套包括71个治疗环节的治疗方案,创造了“心理+药物+物理+工娱”的特殊治疗方法。

  这71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信任,最后达到重塑自我的目的。

  “我们要求家长全程陪同治疗,有的家长一开始不能接受,但我们这样做有自己的理由。”杨永信说。

  “我在别的网瘾治疗机构也治过,虽然那白天的课安排得很好,心里也会有触动,但晚上回房间和室友聊天时,话题还是过去玩游戏的那些感受,把白天学的全抵消了,而且还学会了一些原来没有的坏毛病,比如抽烟。”一位女孩子说。

  “我们在临沂网戒中心每天能跟家长在一起,说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从内心真正意识到需要改变,为什么改变,怎样改变。”一位孩子对记者说道。

  记者看到,临沂网戒中心的每间病房有六张大床,6张小床,小肇的妈妈说,她和六位家长睡在大床上,孩子睡在自己边上的小床上,晚上说着话,母子俩的手就握在了一起,感觉特别好。 在接受调查时,多数人认为自己从走偏到回归的秘诀是“心灵的感动,亲情的回归”。

  除了亲情,临沂网戒中心还有一个绝招是孝道教育,他们用《弟子规》、《跪羊图》等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教育,每个人都是受教者,也是施教者,记者看到,“尽心竭力孝父母”等标语被挂在了墙上。

  到底哪种治疗网瘾的方法最有效?家长们在这次调查中,51.39%的人首选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48.61%的人则认为家庭教育最有效,选心理沟通的有66人,占45.83%;其次是药物治疗有63人,占43.75%;选军训、行走等身体治疗的有62人,占43.06%,选电击治疗的有42人,占29.17%,选催眠治疗的有5人,占3.47%。

  网游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郝向宏在临沂网戒中心做这次调查时,问现场的青少年们:“对于网络,你认为父母能否达到和你一样的理解水平?”

  160多位青少年只有三个举起了手。 当郝向宏问青少年们“你认为患上网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大家一致地认为是自身的原因,而当家长回答这个问题时,46.53%的人认为主要是网吧和网络游戏。

  关闭网吧、取消网络游戏,青少年是否就不会染上网瘾?在被调查时家长们多数选择了是。而孩子们多数选择了不是,他们认为,没有网络游戏,他们也会玩别的,肯定也会上瘾。

  郝向宏说,关闭网吧,取消网络游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网游企业应该尽什么样的责任?在回答网络游戏公司是否应该出资建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的问题上,有142位家长选择了是,占98.61%。

  为了缓解和解决网瘾问题,网络游戏公司应该做出哪些改进?有113位家长选择了国家应该建立网游开发监管的标准和制度,网游公司必须开发符合国家标准的健康产品,这些人占了78.47%。此外,还有25位家长认为要清除网络游戏,占17.36%。

  现有网络游戏做哪些改进能有效地减少沉迷现象?青少年中选择加强家长监督的有39人,占26.35%,另外有38人选择了减少血腥、色情、暴力画面,占25.67%,选择取消网络游戏的占13.51%,选择完善防沉迷系统有12人,占8.10%,选择使用绿坝等监管软件有9人,占6.08%。

  网瘾孩子和家长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网瘾的预防戒除等工作做哪些具体的工作?

  78.47%的家长认为应设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中心,55.56%的家长认为应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还有各36.81%的家长认为应设立家庭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实行网络实名制,此外,还有36.11%的家长建议实行网络内容分级。对于网络成瘾应该被列为广义的精神疾病,并纳入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这一建议,84.03%的家长选择了认同。有111位家长还建议,必须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开发文明积极向上内容的网络游戏。

(实习编辑:李丽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朱紫青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擅长领域:抑郁症、失眠、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躯体化障碍、头晕头痛、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神经衰弱、心理障碍、植物神经紊乱、癫痫、酒瘾、网瘾等精神心理疾病。

  • 乔宏上海新科脑康医院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精神障碍焦虑症、社交障碍、恐惧症、强迫性障碍等精神心理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

  • 佘生林主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青少年期情绪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咨询、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本人曾参加中德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研究系列培训、中美认知行为行为治疗系列培训班、中英(David教授)精神病认知行为高级培训班以及国际巴林特小组培训)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