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享受第三名

2008-03-20 16:22: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第一名的光环永远让我们神往。心理学家却发现,与金牌得主的压力和银牌得主的遗憾相比,铜牌得主通常更加满意与接纳自己的成绩,随后的日子,也更轻松自如。

  黄嘉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做了两年销售。随后她去北京读研,以总成绩第一名拿下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并和一位温情的美国小伙儿喜结连理。后来,她得到一家美国进口汽车公司公关经理的职位,这是目前该机构中国员工能做到的最高级别。25岁,月薪5位数,婚姻美满,这一切都让旁人羡慕不已。

  因为工作业绩突出,第一年黄嘉就得了公司的新人奖,然而黄嘉并不满足。她的目标是今年的亚太区员工突出成绩奖,连和朋友吃饭,她关心的也是怎样超过对手:“刚刚又来了位新同事,英语水平是字幕级的,能做最漂亮的PPT,怎么才能超过她?”

  要做就做最好。对很多人来说,青春一路走来,都好似世界杯的淘汰赛,每次都把一半人拉下马:考重点大学,读热门研究生专业,跻身金领行列…·-山外有山天外天,当第一果真就那么美妙么?

  那些“第一”还好吗

  40年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将星条旗插上了寂静的月球,他的人生也从那一刻起,充满了喧嚣。作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传奇式英雄,鲜花与掌声并未给他带来更多好运。阿姆斯特朗难以适应生活的巨变,最终变得抑郁寡欢,离婚后隐居至今。现在,如果有任何庆祝人类登月的活动找到他,他的回答都是:“到底要花多少时间,你们才不把我当成宇航员?”

  美加两国的研究人员曾进行过一项长寿调查,被调查者都曾经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担任过班长一职,共有400多人。在随后的生涯中,这些人中的7%事业有成,并被列入名人录,相比之下,普通同学则只有1/200。然而研究却发现,那些曾在学生时代就非常出色的班长,平均寿命却比其他人短了两年半。

  不久,研究人员进行的动物实验似乎也印证了这点:那些成天想占据王位的白鼠,免疫系统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它们更容易生病,病了也更难好。

  另一项关于运动成绩的研究则更耐人寻味:研究人员追踪了大型比赛金银铜牌得主的生活发现,比较而言,金牌得主的压力最大,保持第一,甚至再创佳绩的期待使其焦虑程度最高;对成绩最不满意的是银牌得主,与金牌失之交臂的遗憾,令其总有“如果还能发挥更好~”的侥幸和猜想;而铜牌得主最满意自己的结局,因为他/她已经比无牌选手高了一个级别。不但白认为幸运,而且因为快乐感最强,获奖后的生活也更幸福。

  有没有“第一名性格”

  有没有“第一各性格”?20世纪50年代,著名心脏病学家弗理德曼(Fried—man,M.)和罗森曼(Roseman,R.H.)进行了一项关于冠心病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一类人的性格特点是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有强烈的紧迫感,但却缺乏耐心。研究人员把这类人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TABP)。

  大部分冠心病人是这种A型性格,因此A型性格也被认为是一种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且复发率较高,愈后效果较差。这些人长期处于一种自发的高压环境,导致身心做出无意识的被迫适应——改变自身人格特征,从而适应高压,避免焦虑感。但是,身体不可能无限制“随心所欲”地调整到适应心理高乐的要求,囚此身心疾病就会终成隐患。

  和自己比还是和别人比“今天4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自豪地说,她吃饭得了第一,老帅表扬她了”李杉说:“以我的经验,她绝对没吃饱。果然,不到晚上7点,女儿就说饿了。我反复解释,吃饱吃好才最重要,她似懂非懂。我真正担心的是,这种什么事都要争第一的教育,会害了孩子。”

  有经验的马拉松运动员,常会在比赛时采用“盯人战术”:到了关键时刻再后来居上。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进行EQ研究时,发现一个现象:那些在班级中第10名(中游)的学生,工作后常能够后来居上,事业的成功率更高,他们称之为“第10名现象”。究其原因发现,这些人通常能够更好地处理目标与努力的关系,更乐于接受现实,人际关系也比较和谐,因而EQ更高。

  “毫无疑问,第一名是出色的。然而对不同的人来说,作用又大不一样。”心理专家李孟潮说:“比如对我来说,第一名会让我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有的管理者来说,则可能产生巨大压力,并传递给部下;也有的可能引发很多人的嫉妒,损失人际关系。”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过于争强好胜,不能接受不完美的结局,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自恋,也可能是有负性的俄狄浦斯情结。如果那样,则应该采取改变和调整认知的心理干预的手段,最终解决问题。

  囚此,“享受第三名”不是为懒于进取找借口,而是为自己全力付出后获得的任何结果鼓掌。2007年岁末,当“阿汤嫂”凯蒂-赫尔姆斯诞下干金后,依旧有勇气站在纽约马拉松赛跑的队列里,并最终以5小时的成绩跑完仝程——谁能否认,她的笑容比任何好莱坞女星都更有魅力?

  瓦伦达效应

  他说,“我可不能掉下来”,于是,他真的掉下来了瓦伦达是美国著名高空走钢索表演者。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重要演出,很多政要到场,并有电视转播,然而他却意外发挥失常,从高空坠落而亡。

  事后记者采访瓦伦达太太,试图找出失事原因。瓦伦达太太说:“每次走钢索时,他都只专注于脚下,从不想其他。可这次,他却在上场前不断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结果却真的失败了!”

  越是患得患失,就越会把事情搞砸,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瓦伦达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产生的意象,往往会导致事情的结果。正如地产巨贾潘石屹所言:“如果你手里拿着一片一面涂了黄油的面包,却不小心让面包掉下去。你脚下的地毯越贵,涂了黄油的那一面,就越可能翻过来,直接扣在地毯上。”

  怎样享受第三名

  如果你只是优胜者中不起眼的一名,想想下面的好处吧一一你是幸运的,不用准备获胜感言。“再创佳绩”这样的企求,对第一名来说完全有落空的可能,而你却不一定。不会被很多人嫉妒。有些成功的经验不用你再徒劳摸索,向前两名请教就是了。在那些没有名次的人眼中,你同样是佼佼者。容易将压力与动力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超越自己只是迟早的事。想一想,那些伴随第一名而来的荣耀掌声和财富,是你真正需要的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就相信你自己的判断,只有兴趣会更加持久。

(责任编辑:谭静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