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是什么谋杀了我们的睡眠?

2008-09-26 04:41: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从临床来看,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失眠现象越来越普遍。最近的一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42。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问题,其中一半以上的人会在白天精神不振。由于睡眠问题越来越严重,安眠药的使用也呈增长趋势,滥用情况日益严重。

  而最近《断背山》男主演莱杰因的死再度引发了安眠药是否能长期使用的争论。

  从临床来看,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

  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

  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失眠。

  梦有害心理: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自责心理: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期待心理: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点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

  手足无措心理: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旗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

  你失眠了吗?

  目前,心理学家把失眠分为三类:

  暂时性失眠:一般只维持几天。可能由于情绪兴奋、暂时性精神紧张或时差所引起,如重大节日、会议、聚会、考试、跨时区旅行等等,大多数人可自发地调整过来,也可以把它看作一次新鲜有趣的体验。总之,在此时刻,不必惊慌,几天后失眠症状会不治而愈。

  短期性失眠:持续数天到三周的时间,在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个人遭受巨大压力时常会发生。通常运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或求助心理专家,会得到缓解和改善。

  长期性失眠: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痛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应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通常需要医生和心理专家共同来解决。

  如何谋杀你的失眠

  慎用安眠药

  对于失眠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吃药了,这是医生对失眠患者所能做的最直接的帮助。而作为患者,尤其是长期失眠症的患者最好留个心眼儿——那就是要节制。因为不节制地服用药物,是会产生心理依赖的。另外,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导致患者的抗药性。当一个人适应了某些定量的药剂之后,他会需求更大的剂量,才会有同样的效果,于是形成一种可怕的循环:失眠导致服药再导致抗药性,继续失眠导致再加大药物剂量。这时,安眠药成为导致失眠的元凶。这种情况出现时,最好请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提供帮助。

  心理疗法

  失眠大多由心理因素导致,所以失眠者要及时寻找和发现导致失眠的心理因素,要把克服失眠的主导因素放在自身主动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对药物的需求。必要时要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首先,失眠者要培养这种“少睡一晚无碍”的观念。许多时候,失眠者是自己吓自己,心里老是担心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要消除这样的循环,就必须建立上述观念,心情放轻松,没有压力,自然容易入眠。

  其次,外在因素是干扰人们入睡的关键之一。车声、电视和谈话的声量等等,使心性敏感的人难以安稳入眠。当你心头为这些东西烦躁,怎么能够安然睡觉?所以,只有从自己的感觉器官着手。戴耳塞、眼罩可以帮助降低外在声响,让自己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世界里。起初,或许会感到不舒服,只要多戴几次,习惯成自然就没问题了。可别小看这些小小耳塞,它让你耳根清静,洗涤纷扰的心灵,带你进入一夜的安眠。

  还可以用放松心情的办法。生活压力使人精神紧张,带着这样的情绪上床,很多人只有望天花板的份儿。有人喜欢睡前做点运动,如打打太极、练练瑜伽等,都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这些运动不会做,那么深呼吸会吧,就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人在紧张时,呼吸快且浅,换气不足。深呼吸利用横膈膜收缩,挺出腹部,增加肺活量,然后缓缓将气呼出,这样肺部得到充分换气,增强副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紧张情绪。所以,只要在床上或上床前做几回深呼吸运动,可帮助自己入眠。

  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可练习肌肉放松之道。入睡前想一想,从头到脚哪些肌肉可控制,并加以收缩和放松,由于肌肉可以进行“等长收缩”,因此躺在床上不动,就可以做到放松肌肉,使自己安然入眠。最简易而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郭医生研究制作的放松训练CD光盘,你只要睡觉时躺在床上,打开CD或VCD,轻轻一按开关,听者郭医生那催眠般语言的讲解,你会逐渐进入梦乡,大部分患者用不着听完整个节目就会睡眠的,醒来倍感轻松。

(实习编辑:邓碧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