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精神障碍也叫心境障碍,是以心境抑郁或高涨为基本特征。患者发病时一般会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其他症状都是继发的。临床实验表明,大多数情感障碍患者都有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的倾向,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都可能与患者所受的应急事件或所处的环境有关。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特点:
一、临床症状
生活中,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常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具体表现有精神性运动不安或抑制,思维奔逸或迟钝等。
躁狂状态下病人的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极为不称,患者可表现出极度的兴奋、激越、忿怒、焦虑、易激惹等,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分裂症状。
抑郁状态时患者的心情欠佳,常常莫名的苦恼、哀叹、忧伤,以至于发展到悲观、绝望等。由于患者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病情严重者有时会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二、病情特点
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间歇期间病人的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三、躯体症状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食欲开始减退,体重逐渐下降,性机能亢进或消退,常有睡眠障碍等。女性病人常闭经;男性患者性功能增强或减退。
四、体检结果
患者的躯体、神经系统和化验检查一般无阳性症状。
总之,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人类常有的精神疾病,有了以上某些不良症状时,我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免错失治疗良机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责任编辑:滕小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青少年期情绪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咨询、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本人曾参加中德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研究系列培训、中美认知行为行为治疗系列培训班、中英(David教授)精神病认知行为高级培训班以及国际巴林特小组培训)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及人格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联络会诊组成员,广东省干部保健中心《岭南保健》杂志科普专家,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
擅长领域: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焦虑症,学校/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网络游戏成瘾等,以及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问题:发脾气,咬手指,退缩行为、依赖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