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Jeryl Brunner是曼哈顿的一名作家,二十几岁的时候,她认识一个朋友,正好属于人在年轻时初到一座新城市里开始奋斗时认识的那种,这样的熟人在人们的社交圈中比比皆是。她的这位朋友风趣、外向、时髦,不管是在Area(注:纽约著名夜店)里跳一整夜舞,还是郊游去新泽西的Neiman Marcus(注:美国著名商场品牌)折扣店血拼一整个周末,她都随时奉陪。
但当Brunner女士年届四十之时,她们共度闲暇的理由却越来越不明确了。“我们几乎就像活在不同的电影里。”现年46岁的Brunner女士说道。“我们在什么是重要的这种基本问题上没有共同语言。我对物质方面不太感冒。我是那种会花100美金看场戏的人,要么用来享受某种体验。她的愉悦感却来自拥有一只Gucci手袋。”
她决定是时候离开她的朋友了。于是,Brunner女士采用了“坏男友法”,不再给她打电话。她的朋友前几次并没在意,有几次尴尬的谈话中,问起 Brunner女士为什么总是太忙没时间碰头,那之后她朋友终于明白了她的弦外之音。但是几年过去了,这场绝交问题似乎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我希望当时能用不同的方式处理。” Brunner女士说,“我想,与其让她们继续胡乱猜想,还是要对人家负责任的。”
Jeryl Brunner 声称她对一个希望疏远的朋友采用了“坏男友法”——不再打电话,不再联系。
二、
是否存在一种告诉朋友,是时候散伙的正确方法呢?
多亏了Facebook,“取消关注”的概念已然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鼠标轻轻一点,你就可以从你的好友花名册上除去某人,再也不必看一条烦人的状态更新,再不要看一张他的度假照片,让他从你生活中永远消失。
在现实世界中可不是这么回事。即便有研究显示,人们成年以后要除去自己社交圈里的“杂草”是很自然的、或者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试图取消关注朋友的人发现,事情会发展得跟一场小型离婚纠纷一样——夹杂着尴尬的交流、胡诌的借口、受伤的感情,以及持久不散的恶意。
三、
就连最不挑食的社交好手都承认,有时候有必要把某些人的名字从他们的小黑本上划掉。
Roger Horchow是百老汇的制作人,曾经因在Malcolm Gladwel的《转折点》一剧中扮演一名出色的“联系者”而声名鹊起,意思是,他能玩转社交圈,其潜在才能就是维系社交圈内一帮朋友的关系。但即便是他,也得把某些人束之高阁。
人们开始“甩掉‘初始老友’,也就是那些早期单身时认识的朋友,或是刚开始工作时认识的同事,或是早结婚的夫妻,他们的小孩长得还像你生的。” Horchow先生说,他和女儿Sally一起写了《友谊的艺术:70条简单规则帮你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圣马丁出版社,2006)一书。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人生阶段,人们从某一时刻起变得成熟、自觉,从而意识到他们是谁、他们的余生想获得什么,而且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哪些朋友值得全力关注,而哪些只是在消耗精力。换言之,是时间筛掉了人们年轻时交上的朋友,而彼时人们还是为了“多多益善”而交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精神障碍焦虑症、社交障碍、恐惧症、强迫性障碍等精神心理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及人格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联络会诊组成员,广东省干部保健中心《岭南保健》杂志科普专家,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
擅长领域: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