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是个“双面人”,白天大大咧咧、很阳光,可到了晚上就变得多愁善感甚至悲悲切切。我还听说,写作的人一般都是夜晚工作;而人在晚上求爱,成功率比白天要高很多。人为什么白天更理性,而晚上更感性呢?
读者 晓英
晓英,你说的这种现象确实是人的共性。正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所说,“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人的大脑在白天黑夜确实有很大区别。
首先,夜晚有更多的注意力投到思考的深度上。在白天,人多事多所以想法也多,大脑要处理的任务多,所以把注意力大多放在了对各种刺激接受、粗加 工、立即反应上,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反射环路”。而到了夜深人静时,各种刺激都急剧减少,我们可以“慢工出细活”,对白天的事件进行深加工,这时候感触就 会更多、更深刻。
其次,夜晚扮演的角色通常更加自我。在白天,人们要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进行的思想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剧本”的。
而到了夜晚,人们从社会角色转换到个体角色、家庭角色,可以更多地按个人意志来支配自己的活动。此时,我们不需要承担来自外界的压力,也不需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界环境当中,能更多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唤起各种情愫。
再次,感觉系统在夜晚会变得更敏锐。就像“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白天感觉器官被高度利用,以致产生了适应。而晚上各种刺激的强度都变弱了,感官自然变得更敏锐,因此能产生细腻丰富的感情。
但是,夜晚身体机能下降,低落心情随之占上风,所以一首伤感的歌、一杯勾起往事的茶,都可能让悲伤泛滥。建议你找点轻松的书,做点家务,或找朋友叙叙旧,和家人玩点小游戏,不要让悲情充斥你难得的宁静夜晚。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偏头痛、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的诊断、临床诊疗和康复
擅长领域:擅长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心理障碍、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心理治疗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及人格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联络会诊组成员,广东省干部保健中心《岭南保健》杂志科普专家,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