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学成回国的海归族越来越庞大,但水土不服者也越来越多,于是有人半开玩笑地给这些人起了绰号:暂时待业的叫“海带(海待)”,不断找工作的叫“海藻(海找)”,没有工作经验的生手叫“海参(海生)”。但有些用人单位提起海归来,甚至连这份开玩笑的心都没有。“前几天招了一个英国回来的海归,叫她写封英文邮件,竟然有很多语法和拼写错误。”北京某外企的人力资源经理林先生不无失望地说。
留学3年还在读预科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2009)》一书中的调查报告指出,截止到2008年,我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9万,居世界第一,其中自费留学生占90%以上,且有留学日渐低龄化趋势。但是,质量并非总是跟着数量跑,一些留学生不但学业没达到预期,在国外觉得孤独、压力大,甚至连语言关都没有过。
在加拿大一所私立高中留学的小沛很是无奈,学校里80%的学生都来自中国,结果读一年语言课程,英语水平没啥提高,倒学了不少广东话。学校里有人连考了3年仍在读大学预科,父母每年花20万,实际上供孩子在海外考托福。
留学生素质今不如昔
“‘海龟’没有变成‘金龟’,很大部分原因是留学的社会形势发生了改变。”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教授迟毓凯如是说。大学扩招前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学生,往往比现在的学弟学妹们更优秀。以前经过层层选拔的公派留学生多是精英,而现在留学门槛降低后,许多学习水平、心理素质差强人意的学生也加入了留学队伍。
其实,打铁还要自身硬,是否适合出国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性格,本来不善交际的学生在孤立、陌生的异国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心理疾病,而那种喜欢宽松和创新型的学习氛围、自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则能适应得很好;二是家庭条件,需要半工半读才能维持生活的学生可能因此背负巨大的生活和心理压力,以致学没学好,生活过得也非常艰苦;三是学习基础,原本不爱学习的在远离父母管教后更容易放松自己。“所以说,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迟毓凯说,有些家长认为“国内教育环境不好,一定要让孩子出去”,其实好或不好要看是否顺应孩子兴趣和本性的发展。
留学不可跟风
因此,出国公司最好能由专业人士给孩子进行相应的心理体检。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要由家长带领孩子多从各渠道了解出国后可能遇到的困难,看孩子是否有能力自己解决。最后,迟毓凯特别提醒,家长和孩子要放平心态,不要盲目跟风,要相信“不拘一格降人才”,适合自己的成才渠道,很可能既不是高考也不是出国。
(实习编辑:梁子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