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理探秘:解读“中国式孤独”

2011-01-30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日,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在读者中掀起不小的波澜,书中对“中国式孤独”的深刻描述激发了许多共鸣: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想说的话藏在心里,在很多场合表现矜持,而这正是“中国式孤独”的心理体现。专家指出,要摆脱“中国式孤独”,最关键的是要敞开心扉。

  近日,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在读者中掀起不小的波澜,书中对“中国式孤独”的深刻描述激发了许多共鸣:人们总是习惯于把想说的话藏在心里,在很多场合表现矜持,而这正是“中国式孤独”的心理体现。专家指出,要摆“中国式孤独”,最关键的是要敞开心扉

  不主动交际缘于孤独感

  刘震云表示,“中国人的痛苦不在于生和死,而是孤单”。古今文学作品中,国人多是矜持、孤独的,还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告诉记者,孤独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外界排斥所产生的封闭心理。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在中国的宴会和会议上,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认识或熟悉的人则会感到孤独,不愿主动与陌生人攀谈来扩大交际。这表明很多人内心有一种孤独感,是内向(并非贬义词)和神经质双重作用形成的人格特质。大部分人的孤独感来源于先天,少部分人是后天转变而来。先天形成的孤独比较持久,后天转变的不会像先天的那样持久,有的人过段时间会自然摆脱。

  信任别人 勇敢交流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马谋超教授指出,中国人天生谦虚、内敛的性格特质,决定了更容易被孤独感侵袭。如有的人在热闹的人群中依然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不善于或懒于跟别人进交流,或者觉得自己内心的感受别人无法体会。

  北京大学心理学沈政教授表示,具有孤独感的人不易信任别人。其实如果一个人能很好地和人交际,走进彼此内心,是不会有强烈的孤独感的。因此建议人们要相信别人,积极扩展社会交往,多参与社会活动,家人和朋友之间更要积极交流。如果孤独感较强,可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聊一聊,获得更专业的帮助。

  鼓励式教育建立自信

  专家指出,为了让青少年从小就摆脱孤独感,家长需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鼓励式教育”。在我国,往往从小就教孩子谦虚是一种美德。但这种教育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让人不自信,结果导致人在表达自己时不够勇敢、害怕被孤立,一旦与人意见不合或没有知己,就容易感到孤独。

  因此建议人们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式教育,经常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成年人也要对自己有这种心理暗示。让人们首先自我认同,哪怕与人意见相左也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足够的自信支持下,才不至于感到孤独和被排斥。

  专家还提醒,由于种种原因与别人交流少的老人尤其是离异或孤寡老人,他们的内心时常感到孤独。建议这些人多与人交流,不要自我封闭,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自己喜欢的运动或日常消遣,能有效地排解孤独感。

(实习编辑:梁子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推荐专家更多
  • 赵军主任医师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失眠、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癔病症、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 陆小兵主任医师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擅长领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偏头痛、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的诊断与治疗,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妊娠问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见解,擅长诊治妊娠问题及代谢综合症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

  • 汪玲华主任医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领域: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焦虑症,学校/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网络游戏成瘾等,以及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问题:发脾气,咬手指,退缩行为、依赖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