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羞怯的时候,偶尔的羞怯在所难免,但若在社交中经常为羞怯的心理所笼罩,就需要加以克服了。
据《心理与健康》报道,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缘于神经活动过分敏感和后来形成的消极性自我防御机制。一般情况下,过于内向和抑郁气质的人,特别在大庭广众下不善于自我表露;自卑感较强和过分敏感的人也会由于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显得缩手缩脚,表现得不自在。
接纳羞怯羞怯的人想摆脱羞怯,其结果是越想摆脱,反而表现越明显,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接纳羞怯的表现,就采取“随它去”的态度,带着羞怯去做事,认识到羞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可能有这种体验,这样反而有助于使自己放松下来,克服羞怯心理。
增强自信羞怯的根源部分在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认为自己无能,害怕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实际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学会欣赏自己,增加交往的勇气,就会表现得更加出色,也会博得更多人的喜爱和肯定。一味地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会限制了自己,使羞怯心理越来越严重。
多争取锻炼机会针对自己怕羞胆怯的心理,可以有计划地采取一些训练方法。例如在大庭广众的场合,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多结交个性开朗、外向的朋友,学习他们泰然自若的风度举止。当出现不安时,可以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没什么可怕的。”采用这种方法克服羞怯也十分有效。克服羞怯的训练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锻炼与人交往,然后再逐步增加情境的陌生性与难度。
(实习编辑:梁子豪)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失腥症,双相情感障碍,孕产妇及围绝经期心理障碍,儿童多动症,老年痴呆等疾病诊治,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治及DBT心理治疗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青少年期情绪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咨询、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本人曾参加中德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研究系列培训、中美认知行为行为治疗系列培训班、中英(David教授)精神病认知行为高级培训班以及国际巴林特小组培训)
擅长领域:擅长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心理障碍、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心理治疗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