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宅”文化后的心理解析

2012-04-11 11:50: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宅”文化流行的当代社会,怎么样宅成为了一种追求,同时也成为了一种警戒!宅要是为了储蓄能量去发展更大能力,而并非为丧失能力而宅。

  近日,有一篇报道:《20岁“超级宅男”每天呆卧室23小时》引发了社会对“宅男宅女”的热烈讨论。“宅男宅女”是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对某种事物依赖,比如网络游戏、漫画、书籍等,足不出户,生活都在住宅的群体。像报道中得20岁“超级宅男”一样的群体,是什么心理动力让他们越来越“宅”呢?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青少年心理科心理医生唐南认为,大众对“宅”或许存在一些误解。“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与方式,并不是心理或行为退缩的评价标准。那么,“宅”是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去接受与允许的。

  同时,唐南认为:“宅”不能“宅”出抑郁,“宅”出社交恐惧。像该位20岁“超级宅男”呆卧室23小时,除开睡觉就是看玄幻小说,并与界失去任何的交流,无法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则会“宅”出问题出来,则会让自己失去“宅”的意义了!

“宅”文化后的心理解析

  那么,为何这么多人选择“宅”在家中呢?

  据调查,有很多人休息的时候都会选择“宅”在家中,不出门,闭门不出。一方面因为在网上能和朋友交流,能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已经可以解决我在休息之间的需求。另一方面出去家门外,感觉很枯燥,没什么兴趣和动力出门,出去也没什么意义!

  唐南解析到,一、社会物质化,情感淡漠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让人无法坦诚地安全地进行交流。而“宅”则很好的避免了这种冲突,让人能保持好心灵的那份纯与净,不被污浊!

  二、每天在人群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受着各种压力与挫折,使内心的能量消耗殆尽,已经无暇在空余时间再去应对外界的矛盾。而“宅”可以让人在一个安全的舒适的空间里,恢复内心能量与动力。因此,“宅”能让他们获益,能扩充心理能量,以更有力的面对现实社会。

  在“宅”文化流行的当代社会,怎么样宅成为了一种追求,同时也成为了一种警戒!宅要是为了储蓄能量去发展更大能力,而并非为丧失能力而宅。

  在广州白云青少年中心,心理医生唐南的一个个案,阿超,26岁,广东江门人,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阿超大专毕业后,自己找了2次工作均做不超过1个月,后来由于父母离异后,阿超开始宅在家中,不和家人沟通,由姐姐和阿姨照顾其生活,长达一年。第入院第一天时他的胡子和头发已经很长,像一个由深山老林归来的人。他的宅让自己失去了人际交往的社会功能,丧失生活自理的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长时间的“宅”,甚至出现自语、自笑的精神症状,连正常思维能力、意识都失去了!

  在社会上,针对”宅”的风行,社会应有哪些方式应对呢?

  唐南建议说,社会可以组织一些“抱抱团”的亲密活动,或者“你好,陌生人”的表达社会情感的活动,并且可以从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始宣传“宅”文化,正确应对“宅”生活,而不是沉溺于“宅”,“宅”出身心问题,那则已经失去了“宅”生活的本质意义了!

  专家介绍:

  唐南:国家心理咨询师,现为广州白云青少年中心心理医生,擅长于青少年亲子沟通与家庭沟通,品行障碍、情绪障碍,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个体心理辅导,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闭症患者的团体治疗,户外拓展有很深的研究。

(责任编辑:周菌)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