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效果差,论文缺少实践数据,一想到毕业答辩,我就心慌,海投的简历石沉大海,我整夜整夜睡不着,我觉得自己没有未来。”
“刚投入一大笔资金,就赶上疫情,如今的我破产、欠债、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作为一个男人,妻儿的生活我都无法保障,我太没用了。”
......
2019年,一场席卷全球的危机,将人们卷入新冠肺炎的漩涡。
“疫情”,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在家里日以继夜的网课、是无限延期却赶不完的毕业论文、是努力挣扎最终被迫倒闭的小店、还是躲在家里看着存款快速消失的焦躁?或许都是。
当外界的危机化作细小的压力,潜入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从无奈到接受、从接受到空虚、从空虚到紧张、从紧张到抑郁。
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倍感压力,好似生活的那缕阳光被乌云遮挡,人们开始迷失,找不到光的方向......
一、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5400万!
从2019年开始,地球就笼罩在新冠的阴影中,如今已经是疫情到来第3个年头了,人们终于从长时间的在家隔离中解脱,恢复了工作和生活的正常流程,只是疫情并未真的过去,疫情所带来的“副产物”也从未消除。
2020年,在全球发起,首次针对新冠疫情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一项调查研究中,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新增数量评估分别达到5200万、7600万,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的研究证实,这两项数据分别增加28%、26%。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中,除去疫情影响,过去的中国抑郁症患者人群就已经超过5400万。
抑郁症是一种在普通民众中缺乏足够认识和理解的特殊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全身慢性疾病的风险,比如:情绪障碍、食欲不振、记忆下降等,严重时可能造成自残、自杀,给患者带来生命风险。
医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成年群体中,每年抑郁症患者有5%,而治疗率却非常低,在发达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分别达到50%、10-20%。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表示:抑郁症和个体性格、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物遗传等综合因素有关。
6类高危人群要警惕抑郁症:
·遭遇生活巨变,如:离婚、失业、丧偶等。
·父母一方有抑郁症,则子女病发率25%,双方均患有病发率50-70%。
·老年人(老年遭遇丧偶等巨变要格外注意)产后的新妈妈成抑郁症高危人群。
·长期压力
·性格特性中容易自卑、依赖、自责、抗压较弱的人
·产后抑郁
二、身体出现5个症状,警惕抑郁来袭,别轻易忽视
抑郁症虽然看起来是情绪病,却会引起身体上的症状,对健康造成的威胁比一般的疾病更大,当这5个症状来袭又无法确定病因时,一定谨防抑郁症。
食欲变化
患有抑郁症的人食欲变化往往非常极端,有时候暴饮暴食,有时候食欲低下,这也导致有的患者骤然消瘦,也有人可能突然肥胖,如果排除特殊原因和病因,要及时排查抑郁症。
躯体症状
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一般是指生理需求方面的影响,比如:恶心呕吐、体弱乏力、紧张焦虑、睡眠障碍等,其中睡眠障碍最为普遍。
思维迟缓
抑郁症患者往往语言减少、声音低沉、反应迟钝、思维迟缓,肢体方面的行动和反应也有所下降。
过分自责
抑郁症患者往往过度反省,容易对自身或他人的过错过分自责,表现出对事物的过度责任感,很容易产生恶性循环。
失去兴趣
人人都有兴趣爱好,不管兴趣有多古怪,爱好有多平凡,但是抑郁症患者往往兴趣缺失,很难“提的起劲”。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
三、有“抑郁症”倾向的人,嘴里总会有这3句话
除了身体上的症状,抑郁症给患者最大的影响其实是情绪和精神上的,但是很多感受患者自身无法感知或难以表达,因此只能从言谈时的口头禅里找寻蛛丝马迹。这3句话出现太频繁,可能有抑郁风险。
1.我真没用
“我真没用”,这句话在生活中只有少数特殊场景中被人们用于玩笑,大部分场景都意味着对一个人的否定,价值贬低。而当一个人自身频繁说出这句话,就意味着他情绪低落,对自身缺乏认同感,抑郁倾向很大。
2.我不想活了
人们常说:“蝼蚁尚且偷生”,求生的本能是刻在生物基因里的,当一个人频繁说出“我不想活了”,代表他的情绪低下,同时对自身的生活缺乏热情,难以感受到活下去的动力。有的患者说出这句话时,本身的情绪和肢体也会表现出一些自杀的反常表现,要多留意。
3.生活真没意思
大千世界,繁华的都市和谜一样的自然界里,存在着许许多多有趣的事物,当一个人常常说出“生活无趣”时,或许是他已经失去了感知事物趣味的能力。患者自身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缓慢、反应能力下降、讨厌社交、睡眠障碍等症状。
四、预防抑郁,牢记3点
抑郁是一种很难察觉的疾病,因为它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产生的。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因抑郁症而死,预防抑郁对生活压力剧增的当代人来说,是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
首先,学会认同自己,发掘自身的优点,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能复刻的个体,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让别人否定自己,勇敢说“不”!
其次,要学会放过自己,世事无常,总有一些事情难以企及,做不到就放手,搞砸了也别难过,去旅行、去唱歌、去休息,放松过后再次启程,又是一条好汉!
最后,学会分享自己,快乐、悲伤都是你的一部分,勇于向外界呈现自己脆弱的一面,向世界承认自己的虚弱,也让世界分担自己的压力。
生活中,面对抑郁患者,普通人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给患者一个释放情绪压力的机会,在患者舒缓下来后,尝试劝导,陪伴其在正规医院就医。最重要的是,学会观察患者的反常表现,不要让有自残、自杀倾向的患者独处。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遭遇了挑战和困境。生活中,希望大家能够彼此包容,给别人一份善意,也给自己一个“和情绪和解”的机会。学会缓解情绪,做一个快乐的人,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待到疫情散去,我们终将迎来曙光。预防抑郁,从笑一笑开始。
参考资料:
[1]《超5400万抑郁症患者还需要哪些支持?》. 健康时报. 2021-03-05
[2]《六种人是抑郁症高发人群!如何防治?顶级专家直播解答》. 健康时报. 2017-03-30
[3]《出现这5种异常要警惕抑郁来袭,可从3个方面摆脱抑郁情绪》.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脑科癫痫.2022-01-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抑郁症、失眠、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躯体化障碍、头晕头痛、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神经衰弱、心理障碍、植物神经紊乱、癫痫、酒瘾、网瘾等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领域:抑郁症、失眠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孤独症、强迫症、焦虑症、网瘾、阿斯伯格综合征、酒精成瘾、神经衰弱、神经性厌食症、恐惧症、产后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躁狂抑郁症、妄想症、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睡眠障碍、孤独症、心境障碍、进食障碍、精神障碍、成瘾疾病、神经症性障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青少年期情绪行为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治、早期干预和治疗,以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咨询、全病程综合精神康复培训(本人曾参加中德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研究系列培训、中美认知行为行为治疗系列培训班、中英(David教授)精神病认知行为高级培训班以及国际巴林特小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