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易“碎”的“蛋壳孩子” 需要理智的爱来对待

2013-12-25 01:53:29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所谓“蛋壳心理”指的就是一触即破的脆弱心理,孩子不能承受心理打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懂如何接受和克服,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蛋壳心理呢?

  如今,很多孩子只喜欢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到底是什么催生了这些脆弱的“蛋壳孩子”?39健康网记者根据家长们的真实案例采访了国内知名的心理专家曹浩老师。

  家长:丫丫

  儿子:一帆(四岁)

易“碎”的“蛋壳孩子” 需要理智的爱来对待

  家长倾述:同是做审计工作的丫丫和老公,由于经常加班出差,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两口子不得不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到了遵义外公外婆家,丫丫和老公只有周末或者节假日才有时间去看望孩子,最近丫丫发现,应是“小男子汉”的一帆在性格上表现出俗话说的:“只能顺着毛摸”的迹象,就拿上周全家人在外聚餐来说,儿子在菜端上桌后,懂事的要给每个人夹菜而受到大家的表扬和称赞,但由于儿子不断的重复夹菜,感觉就像是在玩一样,完全不好好吃饭,丫丫劝导几次不听后,就说了儿子几句,谁知儿子立马放声大哭,还倔强的将手中的筷子甩在地上,这一举动让丫丫很是气愤,但一旁的外公外婆不但不说一帆,反倒责骂丫丫太过严厉。丫丫觉得这和平日里,外公外婆太过溺爱儿子有关,这让儿子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一丁点儿的批评和反对的声音。

  曹浩点评:并不是所有的隔代教育都容易出现问题,如果丫丫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放弃了原则甚至完全以孩子为中心,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容易养成任性、霸道、对批评敏感的性格特征。首先,老人由于经历世事太多,内心的宽容度较大,对待孩子容易缺乏必要的底线。所以,即便父母工作再忙,都一定要抽出时间来管教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三岁左右正是给孩子树立规则的时期,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此来让孩子清晰自己行为的边界;最后,丫丫和丈夫不能在对孩子慌乱无措的时候,指责父母,这会激发父母的愤怒,保护自己,就会更加偏向孩子一边。

  家长:志刚

  女儿:彤彤(七岁)

  家长倾述:志刚有了女儿彤彤以后,妻子就辞去了工作,在家照顾彤彤,而做销售的志刚要往返于贵阳和成都两地,和女儿相处的时间特别少,志刚觉得妻子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就像是“把小鸡躲在母鸡的翅膀底下”,生怕女儿受到一点儿挫折,比如说,之前女儿在幼儿园和同学闹矛盾有情绪说不想去幼儿园了,妻子就顺着孩子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女儿学滑轮,摔了几跤,妻子就心痛的让女儿不要再学了。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女儿也常常因为和同学发生小摩擦或是有点头疼脑热,就赖在家里,不想去上学,但小学比不得幼儿园,不能这样自由散漫,这样孩子就不能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志刚很担心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是直接放弃,完全不敢去面对挫折。而且女儿遇事不是往家躲,就是让妈妈出面解决问题,同学们都说她是“娇气包包”,不愿和她玩。志刚觉得妻子再这样护下去,女儿以后就真不会与人交往了。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曹浩点评:具有“蛋壳心理”的孩子,行为上一般表现为缺少自信,不能肯定自我,就像彤彤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退缩、孤僻。其实母亲的这种态度只会加重孩子的“蛋壳心理”。当她再遇到困难时,不是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想办法,而是下意识地等待别人的安慰和帮助。在等待过程中,她会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首先,妈妈要找回自己应有的生活圈子,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应减少对孩子的关注;其次,妈妈要对孩子学会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她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最后,妈妈甚至可以“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

  家长:范旭

  儿子:沈峰(初中)

  家长倾述:范旭的儿子读初三了,范旭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孩子正处在叛逆期,还是毕业学业压力太大,儿子回到家后不愿意和他们沟通交流,多问上几句,孩子就表现的极不耐烦。这下半学期孩子的成绩波动很大,最近一次的月考排名非常靠后,为此,他父亲特别生气的训斥了他几句,谁知道儿子一气之下,留下一张纸条,手机关机,离家出走了。这一举动让范旭和老公是又气又急,后来是通过班主任才联系到儿子的一位好朋友,在一名同学家里找到儿子,儿子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倒是以威胁的口味对范旭和老公说,以后你们在逼我,我就永远不回家了。这个情况,让范旭很是焦虑。

  曹浩点评:对于一个处于“过渡期”的孩子来说,心理上出现动荡是必经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较劲,与父母关系变得疏远,这其实都是孩子长大的表现,家长不必太焦急。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必然要经历一个“蛋壳时期”,但我们也要明白,生鸡蛋的蛋壳一碰就碎,但只要经过蒸煮,壳就会变硬,和蛋白凝固在一起;其次,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要弱化父母角色,退回到朋友角色,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最后,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经历“蛋壳心理”的时候,要学会等待,给孩子一个机会,不急不躁,才能陪伴孩子平稳地走向成熟。

  脆弱,是一触即破的蛋壳心理的本质。很多人认为孩子一旦有了“蛋壳心理”,就完全不好,我并不这样认为,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只是成长的问题,小时候的性格特征并不能够决定孩子的一生。只要我们家长自己能够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采取合适的家庭教育,不千方百计地替代孩子成长,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舍得批评和管教。那么,心理脆弱的孩子就要少很多。小鸡躲在母鸡的翅膀底下,永远也不会长大;孩子偎在父母的怀里,永远也不会坚强。所以,请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曹浩,心理专家、情感专家,心理咨询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者,39健康网心理频道专栏作者,擅长婚恋情感。

  >>> 进入曹浩专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