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隐身何以诱惑我们?

2009-11-21 01:52: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谁不曾有过把自己藏起来的念想?古希腊流传着珀尔修斯(Perseus)隐身手刃女妖美杜莎(Medusa)的神话,中国古代有孙悟空使隐身法偷蟠桃宴仙酒的故事——这些传说中的隐身法,带有幻想色彩,但无一不代表了人无法企及的力量,具有无穷的诱惑力。<br>
隐身何以诱惑我们?


  谁不曾有过把自己藏起来的念想?古希腊流传着珀尔修斯(Perseus)隐身手刃女妖美杜莎(Medusa)的神话,中国古代有孙悟空使隐身法偷蟠桃宴仙酒的故事——这些传说中的隐身法,带有幻想色彩,但无一不代表了人无法企及的力量,具有无穷的诱惑力。

  今时还有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延续着这一古老的渴望。现实中,我们常常撞见“隐身”:在QQ、MSN这样的聊天工具中,在开心网的菜园里。躲在暗处,偶尔关心下其他人上上下下,或持着剪刀,拿上一把剪刀去别家园子偷一束玫瑰——虚拟世界里,隐身那么容易,以至于我们快要忘记,科技界耗心费神,正在隐身技术上获得突破性进展。   

  将于11月21日出版的《科学通讯》(Science News),封面是一堵砖墙前隐隐约约走过的隐身人。之所以选择“隐身“这一话题,是因为英国皇家科学院(Roy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近日颁给专事隐身研究的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物理学家奥哈兹(Ulf Leonhardt)一个奖项,支持他再接再厉,尽早化隐身幻想为现实。

  当然,科学的发展,还远未能够让“隐身衣”达到《哈利·波特》中隐身斗篷的神力。但科学家、军事学家对隐身的研究从未间断,尤其今年,频频有重大发现。

  蓬蓬勃勃的隐身衣研究

  人为何能看见物体?眼睛接受来自物体的光线,不同波长光线的强度比例不同,所见即为不同的颜色。对于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如对光线有吸收且对不同波长的吸收不同,则会呈现出不同颜色。所以,想让物体隐身,有两个条件:完全透明,与周围介质的折光率相同或相近。

  2000年,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戴维·史密斯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网格状材料,称它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这一突破自然法则的发明,为隐身衣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奥哈兹与伦敦帝国学院的教授潘德利(J B Pendry),成功用此法“隐身”了一个铜圆柱体,并将这一发现刊登在2006年6月2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这两位科学家采用特殊材料:金属、电路板材料的混合物如陶瓷或光纤合成物等等。这种材料吸收了特定的光线。因为人的肉眼感受不到比较微弱的光线,物体就像不存在了一样。

  一年之后,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博士陈红胜与他的团队撰写了《电磁波与隐身衣的交互机理研究》一文。他的研究发现,完美的隐身衣,既不反射电磁波,但也不会吸收,因为无论反射或吸收,电磁波都会发生变化。陈红胜认为真正的隐身材料,能够做到让电磁波“转弯,绕着物体走”。这就像小溪里的流水,经过一块石头时,溪流会绕过石头后再合拢了继续向前,就像没有遇到过石头一样。

  当然,隐身技术只能实现在某一频率上隐形。电磁波从频率上可以分为一段段,其中某一段可以被肉眼看到,那就是光波。肉眼见不到的隐身衣,虽然在光波频率范围内实现了隐形,但其他频段的电磁波还是可以探测到其存在。同样道理,能逃过雷达监测的隐形飞机,用肉眼却是可见的,即在光频下没有隐形。

  去年8月,美国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个研究小组,又分别用纳米材料制造隐身效果,将隐身衣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所用的两种方式,一种用纳米金属网状结构逆转光的方向,另一种采用的是纤细的纳米银线。科学家们称其为“超材料”,因为它们的人工合成结构,具有自然存在物不具备的特性,比如说可以产生负折射率。

  今年,在美国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刘若鹏,带领他的团队又发明了一种能使微波绕着走的隐身衣。据相关报道称,他们设计的“隐形衣”外形如一条黄色的浴巾,由数以千计的类似人造玻璃纤维的“超材料”组成。  

  隐身何以诱惑我们?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隐身的渴望,首先源于人内心深处的控制欲。心理学家、专栏作家孙未在接受CBN采访时说,人们对隐身的希求,恰好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之中寻求主动,或者在竞争和战斗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控制周遭世界的欲望与生俱来。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们才会不约而同地涉及这个题材。”

  自然界中也有诸多“隐身高手”,如八爪鱼、比目鱼、变色龙、竹节虫、枯叶蝶等,它们的身体可以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颜色甚至形态,使外界难以辨认。荷兰艺术家戴茜丽·帕尔曼,正是从中获得灵感,拍摄了一系列“隐形人”的照片。或裤子、衣服和帽子都精心绘制上和街道台阶一样的纹理,或描绘上背后书架同样的图案,人就隐没入背景中,浑然一体。

  这样的隐形,要与环境达到高度吻合,稍有变化,便会“暴露”。真正的隐形,是隐于人们变化的目光之下。   

  军事学家对隐身研究有很高热情,因为隐身的运动,可以提高战斗能力。从2000年,史密斯小组的研究开始,到2007年杜克大学的研究,美国军方一直对这项研究投以关注并给予很大的资助。

  有人认为,在生活中,隐身衣可能带来比如偷盗、欺骗、窃听等问题,也有人担心,隐身衣会成为各国军事较量的另一个舞台。不过,谁知道呢?

(实习编辑:闫莉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