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母亲的六个心理脆弱期子女应多点关爱

2011-05-17 17:55: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空巢期的母亲较容易产生孤独感,日渐少语,精神空虚,兴趣爱好减退,感觉失落、悲观,少与人交流,且往往容易产生厌世情绪。关爱空巢期的母亲,要从离巢的子女做起,保持联系,经常回家看望,利用各种通讯工具了解母亲动态。配偶要关心老伴,不仅在日常生活方面,而且要关心老伴的心理健康,多给予精神上的安慰。<br><br>

  五月的天空格外蓝,五月的太阳格外暖,每年的5月都是属于母亲的节日,因此很多商家店铺也纷纷打出商品促销招牌,吸引众多挑选母亲节礼物的子女们的目光。如果是你,你将如何选择呢?是物轻亲情重,还是从母亲的需要出发考虑问题呢?而这时你是不是也在问自己,自己的母亲需要的是什么呢?

  当然,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外,我相信大多数母亲更希望看到的是子女们的挂念与关心。在每一位母亲的一生中,很多时候都是在默默地付出,但殊不知,她们也有心理干涸期,这些特殊的时期都是每一位母亲最需要得到关注与关爱的。

  怀孕期

母亲的六个心理脆弱期子女应多点关爱

  怀孕并成为一位准妈妈,是每一个女人进入母亲角色的前奏。对大多数女人来说,怀孕期间是一生中最感觉幸福的时期之一,然而事实上也有将近10%的女性,在孕期会感觉到程度不同的抑郁。导致孕期抑郁症的原因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可以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传递素的变化,所以孕妇的情绪会呈现焦虑易怒、喜怒无常等特点。

  特别是对于现代的准妈妈来说,生育与职业发展上的冲突使到怀孕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在怀孕期间做事情力不从心也是使得孕妇心理出现抑郁倾向的重要原因。

  这时,爱人和朋友的精神支持可以帮助其进良好过渡。鼓励准妈妈们把情绪表达出来,让她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时,才能给予她们想要的安慰。

  哺乳期

  也称产期。研究显示,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心理低落期”,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稍转瞬及逝,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即出现了产后抑郁症状。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的话,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面对婴儿的哭闹,母亲常表现为激动、情绪低落、焦虑、无助感望感、最恶感、担心养不活所生的孩子。

  作为孕妇的家人,不要只顾沉浸在增添新宝贝的快乐中而忽略了新妈咪的心理变化。适当限制亲友的探视,护理工作尽量集中,提高效率,使产妇有充足的休息。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使产妇尽快恢复体力。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与感受,给予鼓励,避免精神刺激。

  教养期

  当子女进入青春期后,渐出现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相应出现了对抗父母的叛逆期。这时作为子女的母亲,教养子女的工作就变得烦恼且吃力。孩子各方面的突然转变,使母亲有些措手不及,与孩子的沟通变得十分困难。论是从学业,还是孩子与异性的接触交往,都是母亲担忧的范围之内。而这些担心的问题一旦真正出现,母亲们更是束手策,悲观失望、充满自责。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位母亲都必须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去经历和面对的。这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更是母亲成长的一部分。而且,作为家中孩子的父亲,也应主动与母亲一起分担教养孩子的责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推荐专家更多
  • 莫煊副主任医师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擅长领域: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失腥症,双相情感障碍,孕产妇及围绝经期心理障碍,儿童多动症,老年痴呆等疾病诊治,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治及DBT心理治疗

  • 龚一康副主任医师成都军大医院

    擅长领域: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

  • 李恩泽主治医师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厌食),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及人格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联络会诊组成员,广东省干部保健中心《岭南保健》杂志科普专家,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