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国人心理透视:“找熟人”未必真轻松

2012-03-30 01:48:00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有的人多年专注于营造“人脉”,殊不知,“熟人社会”虽然可以带来心理保障,但也会使思想僵化、封闭……

  有位朋友,可以称得上是“关系大师”,无论办什么事情,他脑子里第一想法便是“有没有熟人”?因为多年专注于此,他的“人脉”非常广,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人。但是,“事事找熟人,时时找熟人”的他,有一次买件衣服也想找熟人打折,结果请人吃了好几次饭,花的远比省得多,闹了个大笑话。

  其实,“办事找熟人”的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熟人社会”这一概念。人们因为血缘、地域等关系,在交往中通过人情、面子、信任与规则,逐渐建立起特殊的“熟人圈子”或“自己人圈子”。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43.3%的人希望通过社会关系来实现梦想。不少人到了一个新地方,第一件事不是学习请教,而是打听有没有自己的老乡、校友等“熟人”。

  “熟人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信用,维持着一种社会关系的平衡,不得不承认,在相对封闭保守、讲究道德人治的传统社会中,对个人生活能起到重要的保障和规范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发展,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找熟人”讲究的是背景和“关系”,也必然带来若干不公平因素,甚至滋长“人情大于法”的不良风气,为不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为了拥有自己的“熟人圈子”,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熟悉了解各种各样的规则,欠下还不清的人情债。就像很多人调侃的,“大城市的人忙着做事,小城市的人忙着做人”。最后,好不容易建立了“熟人圈子”之后,很多人习惯了沉溺其中,整日里忙着应酬维护,进入一个固步自封的境地,仿佛没有了熟人、关系的指点,自己就寸步难行。

  因此,见怪不怪的熟人社会,对讲究开放、公平的现代社会,带来的未必是轻松,也有众多的心理隐忧。要想化解这样的困境,第一,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等关系的滋养和帮扶,但他们应该是前进的助力,而不是依赖的对象。正确看待这些资源中蕴藏的机会,才能促进身心和事业良性发展。第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明确区分“公德”和“私谊”的适用范围,让它们各得其所、发挥各自的长处。该争取时争取、该让步时让步,才能让自己进退适宜。第三,真真切切做人、真心实意对人、真情真意留人。只有做一个真诚的人,才能会自己赢来更多信任和支持,打造牢固的社会支持网。(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 刘宝锋)

(责任编辑:周菌)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