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在一家工厂工作,收入属工薪阶层。本来,领导对小方挺重视,小方也挺热爱自己目前的工作,有决心干出点名堂来。可小方有几位同学,现在公司或外企干活,收入比小方高不少。于是每次见面时,这些人总忘不了向小方吹嘘一下自己能挣多少多少钱,并嘲笑小方“没本事”、“太窝囊”,脸上还流露出一种看不起他的神情,弄得小方心里悲惨兮兮的,心理也越来越不平衡。
以社会流行的某一价值观为衡量尺度,然后随意看不起在这一尺度上位置低于自己的人,是目前一种很不健康的社会心理。一个心态健康正常的人,一个真正尊重自我的人,将绝不会任意贬低别人,他在承认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尊重他人的人生价值。而一些不那么自信的人,却常常爱犯看不起人的毛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遭受到一些有可能破坏我们心理平衡、伤及我们自尊心的信息和刺激。如果对这种信息和刺激没有一个理智的态度,不善进行相应的心理调整,那么我们的心境就会出现自卑、烦躁、郁闷等负性情绪。所以,学会自我心理保护,是生活的一种重要的艺术。
我国著名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邹振先,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谈及他的成功经验时,曾提到他在比赛中从不打听对手的成绩,无论对手跳得多远多近他都不去理睬,不让对手的发挥对自己形成干扰,而是把心思放在自己怎样跳好上。我觉得邹振先这个做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心理的保护方法,它可以使人在一种平静沉稳的心态下,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潜力。
记得以前大学刚毕业的我,决定以心理学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那时心理学在社会上远远还没有达到现在这种被认可的程度。因此我这一选择,使得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有的说“你真怪,学这个专业干吗?”、有的说“你是不是打算当算命先生”、还有的说“你应实惠点,别弄那种虚的东西”,对这些“劝导”,我坚持“不利的话不回味,选择的路终不悔”的原则,故意忽略那些可能干扰自己“军心”、降低自己斗志、导致自己心理冲突的“不良信息”,做到不理不睬、不重温、不琢磨,而对于那些有利于坚定自已的选择、振奋自己精神的说法,则多听多看并记录下来,以此不断激励自己。可见,自我心理保护就意味着善于选择和处理各种信息,使其为你的人生目标和产生积极情绪发挥正向的助推作用。
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生麻烦和挫析,为使我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能够由此而坚强一些,以便在这纷繁复杂、问题丛生的现实中,对危机和困难有所警觉、有所防御、有所淡化,给陷入危机和困难的自我寻出一些解脱的途径,这便是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意义,其功能类似于生理上的免疫系统。
老曹是位中年老师,为自己给自己当好“心理医生”,他准备好一个笔记本,专门摘记报刊书籍上有关心理健康、人生哲理方面的内容。碰到不顺心的事把本子翻阅一遍,就什么忧愁烦恼都没有了。比如生活中碰到了挫折,老曹马上就重温自己摘录的一些格言警句,从中受益。其中有一条名人名言是这样说的:“不管一切如何,你仍要平静和愉快。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也必须这样对待生活。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不管一切如何。”这些话,马上让老曹免受了气大伤身、愁绪满怀之苦。
老曹用格言警句筑起一道心理屏障,以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外伤”和“内伤”,这种自我心理的保护艺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借鉴。而有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反守为攻”,压压某些爱贬低他人、破坏他人心理平衡者的所谓“心理优势”。
我以前上研究生时,也碰到过本文开头小方所说的情况。有一天一位在外面公司搞推销的同学到我这儿拜访,一见面就喋喋不休地把我苦读的事业贬得一钱不值,说什么“现在优秀的人都下海,只有不识时务者才在那儿傻读书”,还吹嘘他一天挣的钱顶我几个月的生活费。当时我没猜透他如此“张扬”是想赢得我羡慕的目光呢,还是想搏得我一顿好吃好喝好招待。反正当时我听后并没有心理失衡,而是反主为客,满怀“敬意”而又十分“真诚”地让他中午请我吃一顿,“因为你挣钱又多又容易嘛,理应救济一下我这个穷学生。”于是他很不情愿地被我领进了一个高档饭馆。随着我点菜程序的正常进行,他先前的那类“钱多得没处花”的豪言壮语没有了,而代之以“别太浪费了”、“我不太爱吃有肉的菜”之类的话。于是他那股炫耀自己贬低他人的势头从此打住了。
所以对于某些爱贬低他人、炫耀自己的人,我们可以在自己不乱分寸的前提下加强一些“助人为乐”的意识,注意“成全”人家一下。我们的方针是:对谦虚的人不骄傲,对骄傲的人不谦虚。
(实习编辑:杨玉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到底是怎样的疾病,使得曾经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提前退役?奥运光环背后存在着太多的隐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运动员常患的疾病,一起更懂运动员吧。
擅长领域: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焦虑症,学校/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网络游戏成瘾等,以及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问题:发脾气,咬手指,退缩行为、依赖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治疗。
擅长领域:抑郁症、失眠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孤独症、强迫症、焦虑症、网瘾、阿斯伯格综合征、酒精成瘾、神经衰弱、神经性厌食症、恐惧症、产后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躁狂抑郁症、妄想症、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睡眠障碍、孤独症、心境障碍、进食障碍、精神障碍、成瘾疾病、神经症性障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啤得、强迫症、恐惧症、晚狂症、癌症、植物神经素乱。神经袁弱等多科精神疾病,对精神疾病药理学研究标深。